近日,我校外国语学院刘毅老师在国际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》发表题为“Translation variations under legal constraints in the packaging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old in Malaysia”的研究论文。该文聚焦马来西亚在售的中成药英文包装翻译问题,刘毅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,广东白云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。
论文上线信息与初始阅读量展示(来源:Taylor & Francis期刊官网)
该研究以在马来西亚注册销售的36个中成药产品为语料,从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,结合Skopos目的论和Vinay & Darbelnet的翻译理论,探讨马来西亚国家药品监管局(NPRA)对药品产品包装的法律约束如何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术语表达。研究发现,在药品命名与功能主治翻译方面,译者需要在“合规性”、“文化忠实性”与“信息可理解性”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。论文进一步提出了一套三步骤翻译路径,即“优先采用法定术语—拼音加释义—灵活翻译非关键信息”,为中医药在多语环境中的规范传播与文化认同提供了实用参考,也为中成药出口企业的包装合规性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据Clarivate 2025年发布的期刊影响因子显示,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》(IJM)2024年影响因子为2.0,分区Q1;SJR(2024)指标为1.34,同样位列Q1区;该刊同时被SSCI与AHCI收录。中科院最新期刊分区结果显示,该刊在“文学”学科中位列1区Top,在“语言与语言学”学科中同样位列1区Top,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。
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》期刊最新指标信息(来源:Taylor & Francis期刊官网)
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》中科院分区与数据库收录情况(来源: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查询系统)
文章自8月中旬上线以来,不到一个月内全球阅读量已接近1000次,读者分布覆盖中国、美国、泰国、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显示出研究成果在健康传播与语言政策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。
此次成果的取得,离不开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。近年来,广东白云学院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与项目培育支持,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,鼓励教师围绕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。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,不断推动教师参与高水平研究与国际交流。特别是在服务国家语言战略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,外语教师在“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中肩负着重要使命。学院将继续支持教师围绕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开展深入研究,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。(图文/外国语学院隋奇鑫)